五月十二日
真實的平靜
「我必安然躺下睡覺,因為獨有你─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。」
(詩四8)
何仁豪牧師
那是一家跨國公司策劃總監的招聘,應聘者雲集。層層篩選後,最後只剩下三個佼佼者。最後一次考核前,三個應聘者被分別封閉在一間被監控的房間內,房間內生活用品、家用電器一應俱全,但沒有電話,不能上網,三人的手機也都被收走。考核方沒有告知三個人具體要做什麼,只讓耐心等待考題的送達。
五月十二日
真實的平靜
「我必安然躺下睡覺,因為獨有你─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。」
(詩四8)
何仁豪牧師
那是一家跨國公司策劃總監的招聘,應聘者雲集。層層篩選後,最後只剩下三個佼佼者。最後一次考核前,三個應聘者被分別封閉在一間被監控的房間內,房間內生活用品、家用電器一應俱全,但沒有電話,不能上網,三人的手機也都被收走。考核方沒有告知三個人具體要做什麼,只讓耐心等待考題的送達。
五月十一日
話語反映內在
何仁豪牧師
「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;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;因為心裏所充滿的,口裏就說出來。」(路六45)
善與惡的言詞,全在乎人的內心善惡。耶穌說:「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;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;因為心裏所充滿的,口裏就說出來。」(路六45)一個人內心單純與否,時常可以從言談中感受到,到底此人是心機重重、偏激詭詐、心懷不軌,或是了無私心、誠懇純真、光明磊落!
五月十日
話語的力量
「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,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。」(弗四29)
何仁豪牧師
一番無情的評論,甚至一句消極的話足以令聽者的心情頹喪、意志消沈好一陣子;一席健康的言談,甚至一句鼓勵的話也可以促使聽者的信念倍受振興、激勵、大大提升。所以,不論是演說家,或是政治家、宗教家,只要受群眾歡迎的,絕非是那些把話說死,把事情說成負面、無望的人;反倒是善用正面、積極話語的人。他們能夠把聽者的信心建立起來,令所有聽眾的心為之沸騰,如癡如醉,這樣的效果不但對聽者個人而言是建設性的,還時常能夠在群體中產生巨大的群眾力量。
五月九日
意義與意念
「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,葡萄樹不結果,橄欖樹也不效力,田地不出糧食,圈中絕了羊,棚內也沒有牛;然而,我要因耶和華歡欣,因救我的 神喜樂。」(哈三17,18)
何仁豪牧師
相同的物品,在不同的場合或不同的時間點裡,其意義大不相同。好像同一顆蛋糕,擺在櫥窗裡比較生日宴會眾人圍繞當下,蛋糕形體本身的意義便起了變化。因為當點燃蠟燭的那一剎那,蛋糕存在的價值便提升到最大、最正面的意義。
五月八日
長者的祝福
「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;但 神是我心裏的力量,又是我的福分,直到永遠。」(詩七十三26)
何仁豪牧師
教會中的長輩儘管年紀大,但如果改換眼光,去看自己生命裡頭所擁有的力量和內在的豐富,哪怕身體健康不如從前,但是生命擁有耶穌基督,就真實擁有一切福份。有這樣的眼光,就絕對能獲得喜樂和平安。
五月七日
長者的屬靈眼光
「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,葡萄樹不結果,橄欖樹也不效力,田地不出糧食,圈中絕了羊,棚內也沒有牛;然而,我要因耶和華歡欣,因救我的 神喜樂。」(哈三17)
何仁豪牧師
上了年紀的基督徒如何能服事主?通常當精神體力、能力才幹、器官機能都漸漸衰微軟弱之際,身體的病痛、遲緩讓許多教會的長輩們自認為無用。
五月五日
你缺乏危機意識嗎?
「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,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。」(太廿五18)
何仁豪牧師
在牧會的服事裡每天需要接觸各式各樣、各行各業,不同年齡層的人,不但教會的弟兄姊妹,還包括與中文學校、西文學校師生們的接觸。我愈來愈發現,有許多人活在缺乏「危機意識」的危機裡。具危機意識並非要整天緊張兮兮、凡事大驚小怪。具危機意識的人他會認真權衡事情的輕重,他會嚴肅考慮事情的後果,最後他會謹慎,以最正確的態度及方式去面對所有當盡的責任。
五月四日
學效基督
「你們學了基督,卻不是這樣。……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,……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,並且穿上新人;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,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。」(弗四20~24)
何仁豪牧師
在有限的年日當中,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學會某種技能,或是達到某個理想的職位、賺取多少金錢、享有崇高聲譽………,而是有否真實且盡心竭力地「學效基督」!畢竟人生短暫、世事虛幻,物質及情慾的世界終將過去,屬靈世界的真實,必定會在我們離世之後發現,何謂最真實的價值。
五月三日
舊人與新人
「……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,……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,並且穿上新人;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,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。」(弗四22~24)
何仁豪牧師
在耶穌基督裡,新造的人不是以原來的人去改造、修飾而成的,而是直接脫去舊人的本質,穿上新人的本質。如此心志改換(直接換新,而不是調整)便具有神的形象,即便擁有 神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的特質。
四月卅日
指望中的嘆息
「不但如此,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,也是自己心裡嘆息,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,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。」(羅八23)
何仁豪牧師
嘆息常是因著某一件事的發生而感到惋惜,或對於某個人的態度、作法無奈而有的一種自然反應。就算不因此絕望,但在搖頭嘆氣、難過的情況之下,也很難有更積極的確信。
四月廿九日
觀察中得智慧
「懶惰人哪,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。」(箴六6)
何仁豪牧師
智慧不單從經驗而得,智慧更是從敬畏耶和華神而來,從領受祂的話語、遵行祂的話語而來。不過,智慧也常因我們在觀察細微的事物上,有神特別的恩典與啟示,藉此聖靈感動我們的心,使我們恍然醒悟,明白許多人生真理。
四月廿八日
說正直的話
「我們若說是與 神相交,卻仍在黑暗裏行,就是說謊話,不行真理了。」(約壹一6)
何仁豪牧師
有一個寓言故事這樣說道:
「獅子大王用食指拎著一枚金光閃閃的勳章,對其他的動物們說:『我剛才吞下了一頭比我的身體大五倍的野象。這枚勳章就是從牠那兒奪來的。我想,應該把它獎給森林中最勇敢者,大家說說,誰夠這個資格?』
四月廿七日
趁著今日
「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,相近的時候求告祂。」
(賽五十五6)
「...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,應當趁著有光行走,免得黑暗臨到你們...」(約十二35)
何仁豪牧師
「家裡的水龍頭滴水,丈夫懶得去修,這一拖就是幾個月的時間。於是,水滴得量越多,關水龍頭的力氣就需越大,造成最後的結局是:水龍頭關壞了,與其用不到一塊錢買一個小小的橡膠墊子,卻最後還得花好幾十倍的錢,買一個新的水龍頭內部主要的零件回家更換,因小失大。……」一位太太抱怨著說。
四月廿六日
完美的組合
「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;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。」(詩八十五10)
何仁豪牧師
創造萬有的 神是慈愛與公義的 神,這慈愛與公義正描述祂偉大的屬性:祂是愛又是公義,而非有愛也有公義,乃因祂本身既是愛,又同時是公義。
四月廿五日
強留耶穌
「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,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,他們卻強留他,……『……請你同我們住下吧!』耶穌就進去,要同他們住下。」(路廿四28,29)
何仁豪牧師
復活的主於復活的當日向兩位正走往「以馬忤斯」村莊的門徒顯現。祂主動地把舊約聖經裡所有關於自己的預言一一向他們講解。這樣相遇的目的是為提升這兩位門徒的信心,更新他們的生命狀態。因缺乏認識主,並受挫於耶穌的受難,聖經提到他們的狀況是:眼睛迷糊、臉帶愁容、信得遲鈍。
四月廿四日
愛
「神愛我們的心,我們也知道也信。神就是愛;住在愛裏面的,就是住在 神裏面,神也住在他裏面。」(約壹四16)
何仁豪牧師
傍晚,眼看著公共設施壞掉的水龍頭無限制地流失清水,心裡惦記起許多缺水的地區,好比日本東北受災後食用水必須從外地進口,且限量分配。比較起來,阿根廷真是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。
四月廿三日
兩種國民
「因為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裏」(路十七21)
何仁豪牧師
復活節的前夕,門徒跟隨耶穌的時間已經接近尾聲。到了這個時刻,也就是耶穌被捕的那夜,門徒該聽的道也聽了差不多,該看的神蹟也已經看得夠多了,耶穌指著自己所說受難的預言也已經發生了,卻他們對於耶穌被捕的反應,根本無法相信耶穌即將受死,並且三天後榮耀復活的事實。所有的教導與學習,在耶穌復活以前盡都失去了意義。
四月廿二日
真實的謙卑
「因為,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;自卑的,必升為高。」
(路十四11)
何仁豪牧師
在人群中,某些話題或才能總有人比其他人較專長,但有一些人總是自以為最懂。一旦,當口沫橫飛一番,高談闊論之後,自以為懂的人發現有其他人比他懂得更多,更專業、更具經驗時,那當下的羞愧豈是先前所能料想得到!